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用這句話形容塑料貿易商目前的境遇頗為貼切,塑料貿易商面臨著優勝劣汰的嚴峻考驗。
近日,浙江某塑料貿易公司銷售部的王先生就向記者大吐苦水。“10年前塑料貿易每噸利潤可以達到500元,甚至上千元,5年前每噸也可以掙200元,但現在的利潤幾乎是微乎甚微,虧損的情況也時有出現。”王先生介紹說,尤其是近兩年,塑料行業的利潤率非常低,且經營環境也不容樂觀,貿易商破產跑路的現象頻頻發生。為了保住高等級代理商待遇,貿易商可謂吃盡了苦頭,高買低賣、平價走量也是不得已的辦法。
不僅如此,目前市場對貿易商的價格反應速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據了解,近兩年塑料行業價格波動頻率加快,以往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走勢現在卻不復存在,市場經常出現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情況。
當前,我國石化行業已進入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市場化改革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階段,以往的高速增長難以再現。依靠壟斷資源、通過各種不對稱信息形成的價差來盈利的塑料傳統貿易格局正在改變。”王先生坦言,煤化工新增產能的不斷投產,可能會使塑料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貿易商的優勝劣汰也將進一步加劇。
“傳統的貿易模式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市場環境,未來塑料貿易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黃炳琦表示,資本化、專業化無疑是貿易商轉型的方向。在他看來,貿易商一方面要利用好塑料期貨這個工具,在價格嚴重偏離價值時及時套保鎖定利潤;另一方面要緊跟市場轉型期的產品變化,抓住煤化工產品提供的機遇
。